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回眸2024 释放标本兼治综合效应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
不松劲 不停步 再出发——写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12周年之际

深度关注丨南水千里润北方

发布时间:2024-12-1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深度关注丨南水千里润北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瞿芃 左翰嫡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作为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渠首,担负着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输水的重要任务。图为南水穿过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北上。瞿芃 摄

  仲冬时节的丹江口库区云雾缭绕、水气扑面。万顷碧波昼夜涌动,经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奔腾向北,依太行、穿黄河,润泽华北平原。

  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2014年12月12日,随着总长1432公里的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闸,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767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近日,记者分赴湖北、河南、河北等地,走访了解那些与南水北调息息相关的人和事。

  “守井人”张绪春:没有理由不把库区守护好

  天还没有亮,张绪春已煮好一碗挂面,就着自制的辣椒酱,一边与记者交流,一边快速解决了早饭。

  站着吃面,是老张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渔民出身的他,时常因早起劳作顾不上“过早”,或者囫囵两口便出了门。退捕后,老张成为丹江口库区一名环保志愿者,仍旧每天早起,守水护水。

  穿上志愿者马甲,带上清漂工具,老张发动摩托,向着库区腹地驶去。他所在的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三面临水,沟汊多、岸线长,仅他自己负责的库岸线便有十多公里,巡护一趟得两个多小时。

  除了捡拾岸边垃圾,老张还要定期打捞库面上的漂浮物。每到汛期,汉江上游会漂下来枯木树枝,老张和其他清漂员、志愿者们就要驾驶小船逐一打捞。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为了守护好这个“大水井”,丹江口市336个“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组织引导群众常态化开展库面清漂、库边清渣、库岸巡护工作,数以万计的清漂员、志愿者每天活跃在2313公里的库岸线上。作为中线工程唯一一个集镇整体搬迁的乡镇,均县镇6885户24634人中,就有5688人担任“小水滴”志愿者。

  前段时间,从新闻里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区环保志愿者回信,老张激动不已,在笔记本上写下所思所悟:“守水护水利国利民,作为基层志愿者,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库区守护好!”

  和大多数“洗脚上岸”的渔民一样,老张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吃上了“农业饭”。他承包的5亩橙园,因坚持使用有机肥,收获季节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前来采摘,年收入超过4万元。

  为保护水源地,丹江口市把支沟两边500米范围划为化肥农药禁用区,建立使用有机肥奖励补贴制度,鼓励群众用物理办法和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把距离库岸500米范围划为禁养区,禁止畜禽养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丹江口水库建立了多层次、全覆盖的护水机制,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

  老张采摘橙子的同时,一筐筐金黄的武当蜜桔正陆续进入北京一轻食品(丹江口)产业园的库房,老品牌“北冰洋”汽水因此有了“丹江味”。

  该产业园于2023年11月投产,利用丹江口优质的天然水资源以及武当蜜桔、武当山茶等农副产品资源打造绿色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可带动当地2.8万户桔农、5000户茶农增收。

  如今,包括一轻食品在内,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饮水思源”,来到水源地投资兴业,让南北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也让老张和乡亲们喜上眉梢。

  “运水员”宋波:愿南水永续北上,黄河岁岁安澜

  每次站在“彩虹桥”上北望黄河,宋波的心里都会掀起一阵波澜。

  “彩虹桥”位于河南省荥阳市王村镇,实为李村北干渠渡槽,因形似彩虹而得名。“彩虹桥”下便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奔腾而来的南水由隧洞进入邙山,进而穿越黄河。

  黄河天堑是南水北上遇到的最大难题。穿黄工程的应运而生,不仅解决了“北上”的问题,还让长江、黄河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从建设时期先后负责焦作1段高填方监管和合同业务,到运行管理时期主持相关科室工作,再到担任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穿黄管理处副处长,宋波与穿黄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穿黄工程是我国水利史上第一次采用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进行隧洞施工,工程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宋波告诉记者,由于国内没有类似施工经验和技术参数可以借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用于穿越黄河的盾构机,直径9米,长达80多米,总重量1100吨。好不容易为其搭建好施工竖井,掘进不久,盾构机便遇到了危急情况。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钙质结核、砂砾石、枯木、块石和高石英含量的砂层导致盾构刀盘刀具磨损严重,掘进工作几乎无法继续。”宋波回忆说,建设团队通过无数次的分析研判、技术攻关,在了解工程特性后,终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盾构机维护技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宋波始终记得,当“穿越号”盾构机到达黄河南岸邙山隧洞出口的那一刻,所有建设者都喜极而泣。大家在几十米深的河床下,经过720多个日夜的奋战,终于和“穿越号”一起,完成了从黄河北岸到南岸的穿越。

  从穿黄工程的建设者转型为管理者,宋波肩上的担子并未减轻。如何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好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是对他和广大南水北调人的重大考验。

  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的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南水北调中线从南向北的首座水质自动监测站,也是掌握入渠水质情况的控制性站点。康静伟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护好站内的22台监测设备。

  “我们站能够实时掌握丹江口库区来水的水质信息,及时研判水质变化趋势,为突发水污染事件提供预警。”康静伟介绍,作为水质专员,自己的工作内容虽然单一,但责任重大,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每一件事,牢牢守住中线总干渠入渠水质的第一道防线。

  对于宋波而言,除了“守护南水”,还要“保卫黄河”:“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南水永续北上,黄河岁岁安澜。”

  “吃水人”代印余:与苦咸水、高氟水相伴几十年,一朝饮上清甜长江水

  日头当空,代印余从院里走进家中,侍弄起边柜上的一盆绿萝。厨房里,妻子代忠芹正娴熟地加水、和面,剁好的馅料香气扑鼻,今天的午饭是牛肉白菜包子。

  代印余今年73岁,是河北省沧县吕家楼村的村民。他说,这盆枝叶曳地的绿萝“命挺好”,“养了两年多,一来家里‘喝’的就是长江水。”

  吕家楼村所在的黑龙港流域地下水碱度极高。人生头三十年,代印余喝的都是名副其实的苦咸水。他记得,当时家里有两口半人高的大缸,每天凌晨四点多,他就挑上两只木桶,到二里地开外的砖砌井里打水,一只桶能装十几斤水,一天要打两次,“这种水,越喝越觉得渴,洗完澡身上直发紧。”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村里开始打挖机井,生产队砌了个大蓄水池,全村人都拿着铁桶去舀水喝。起初喝的是50米处的水,十几年后开始喝300多米处的,水的口感好些了,代印余却发现,由于含氟量过高,子女们一个个变成了“黄板牙”。不仅如此,刚过花甲之年,代印余的膝盖就脆得打不了弯,上台阶都困难。

  从苦咸水到高氟水,多年的饮水难,逼得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出走。就在这时,代印余在电视上看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消息。真能把水从千里之外调来河北?难以置信之余,代印余心里又隐隐有些期盼。2018年,全村自来水管道启动改造,两年后,代印余家的水龙头里真的淌出了汩汩长江水。至此,黑龙港流域五百万人彻底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水又甜,又不贵。”接受采访时,代印余一连说了三遍“长江水来得太好了”。他告诉记者,12岁的孙女正在隔壁村上学,中午乘校车回家吃饭,“这一代小孩子,一口牙白白净净的,吃什么都不费劲。”

  中午12时,代印余一家吃上了长江水蒸出来的包子,而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北京工业大学,后勤保障处节能办公室工作人员崔东阁也到水房给茶杯续上了水。离开时,他特意检查了龙头是否拧紧、有没有渗水。

  每一滴流入北京的南水,都经历了1400多公里的跋涉。2007年就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职从事节水节能工作,在校十几年间,崔东阁感受到了引入南水后水质的明显好转,也见证了节水理念如何一步步深入人心。

  “一方面,我们加强节水管理,对落后用水设备进行节水改造和更新,确保每一滴南水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推进科技节水,安装420多块计量表具,建立数字信息平台进行用水情况监测。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校园师生节水意识。”崔东阁说。

  在学生社区11号公寓里,一面写有“学生宿舍人均用水量最节约评比第一名”的流动红旗挂在显眼位置。崔东阁说,目前学校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人每年27至28立方米,远优于高校用水定额中的先进值标准。

  “坚持‘节’‘喝’‘存’‘补’原则,把节水作为南水北调受水区的根本出路。”北京市水务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截至目前,全市16个区全部建成节水型区,重点高耗水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节水型高校创建比例达70%以上。

  “护航者”董彬:以点带面抓监督,守护“大动脉”安全畅通

  岁末年终,南水北调集团纪检监察组干部董彬手上同时忙着几摊子事。其中一件,就是监督集团推进科技创新领域改革,更好保障南水北调“三个安全”。

  他打开手机相册,把前不久在天津某改革试点单位下箱涵调研时拍摄的壳菜照片发送给集团环保移民部的工作人员,并当面提醒:“中线工程天津段共有3孔输水箱涵,壳菜等生物大量繁殖,是否会对工程安全带来影响?请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了解研判,全面掌握分布和数量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治理。”

  在董彬心里,改革,首先要以保障安全为基础。“在近几年的监督中,明显感到集团干部对‘安全’的理解在不断深化。以往大家觉得,安全就是业务上的生产安全、工程安全,现在越来越能领悟到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国家安全的意义,从‘两个大局’的高度来考虑问题、推进改革。”

  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省份多,董彬在办公室里准备了洗漱用品和简易衣物,以便随时动身前往外地开展监督。比起摸排面上情况,组里干部更注重找具体点位深挖,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去年3月,该纪检监察组围绕防汛安全组织汛前专项监督,包括董彬在内的一支4人小组直奔河北某基层管理处,开展了一次“双盲”实战应急演练——监督组不知道管理处的防汛应急准备情况,管理处也没有提前获知任何关于演练的消息。

  头一天傍晚,监督组一行从上游的小水库一路走到渠道边上,摸清了地形等信息,对演练方案进行了最终调整。当天上午,监督组推门进入管理处,董彬现场宣布了“双盲”演练的规则和要求,并提供了“险情”信息:“暴雨来袭,目前上游水库已出现小规模溃坝,超标准洪水冲击渠道,通讯局部中断。请立即作出反应。”

  演练中,大部分干部职工反应迅速、处置得当,但监督组也发现,少数员工对应急预案内容吃得不透,偷偷翻看手机;部分防汛人员应急技能不足……下午的视频复盘会上,监督组将发现的问题向北京分公司、中线公司、集团质量安全部等的负责人逐一通报,督促加强监督管理,并形成书面报告递交集团党组。此后,集团各级单位相继加强实战化应急演练,举一反三查摆问题,有力提升突发险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南水北调工程顶住压力,保证了“大动脉”的供水畅通。

  让董彬感到振奋的是,随着近年来“组地”协作的加强,多方纪检监察力量正逐渐拧成一股绳。

  去年年底,南水北调集团纪检监察组、湖北省纪委监委、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机关纪委牵头建立中线湖北水源区保护协同监督机制,纳入十几家省级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地方纪委监委,定期开展会商、通报问题。今年以来,已开展3轮联合监督检查。

  “这个月,还将开展一次关于水质信息共享的联合监督。”放下记事本,董彬在电脑上打开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全景示意图——从丹江口起,到团城湖终,一泓清水如同一条碧色丝带,滋养着千家万户,联结起南北之间的绵长情谊。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