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
落实全会部署 强化政治监督 保障“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高效推进
强化阵地建设 打造特色品牌 推动廉洁理念融入基层治理

正风反腐在身边·变化看得见丨账目清 乡村美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云南以专项整治推动集体“三资”规范管理

账目清 乡村美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何天华 通讯员 陈雪梅

 

  云南省陆良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走访调研、明察暗访等方式收集问题线索,纠治虚报套取、截留挪用、贪污侵占等突出问题。图为近日,该县召夸镇纪委干部在召夸社区走访,向群众了解相关情况。方贤 摄

  在云岭的辽阔大地上,分布着14000多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村(社区)集体“三资”——资金、资产与资源,不仅是群众辛勤耕耘的结晶,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集体“三资”管理是否规范透明、运营是否廉洁高效,直接触及广大群众心底最真切的诉求。

  群众的所急所盼,就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焦点重点。云南省纪委监委紧盯村(社区)集体“三资”领域存在的底数不清、管理混乱、侵占挪用等问题,在摸清底数、严查贪腐、纠治乱象、建章立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摸清底数,为“家底”建立一本“明白账”

  前不久,永胜县纪委监委向各村组制发通知,送达全县15个乡(镇)、151个村(社区)、1417个村(居)民小组,号召动员2172名村组干部,对涉及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的29种情形,逐一对照检查上报,如实登记“家底”。

  “函件发出后,我们及时跟踪督促,联合县农经站成立督导组到各村组开展督导检查和问题解答,指导各村高效完成清查工作。”永胜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督导检查,县纪委监委督促村组干部整改问题,解答村组干部政策咨询。

  此轮摸排登记中,村组累计上报问题762个,其中涉及村级合同签订不规范、村级工程监管不到位、村干部缺乏监管等多个方面。永胜县纪委监委结合近年来巡察和审计发现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督促及时整改落实。

  “管理好农村集体的‘钱袋子’,底数清是前提。”云南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查办的案件表明,账目不清、资产不明、管理混乱等问题是村(社区)集体“三资”被私自挪用侵占的重要根源。只有确保账目清、底数明,才能让“家底”管理更透明,群众更放心。

  该省多地纪检监察机关以摸清底数作为推动规范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楚雄市纪委监委构建“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联动监督机制,紧盯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以及村级小微权力运行中的廉洁风险点,对村集体经济开支、财务往来、项目记账、各类票据等开展日常监督,及时掌握“三资”动向。芒市纪委监委围绕特色产业资金使用管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等开展监督检查,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及时提醒。景谷县永平镇纪委组织全镇32个村(社区)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对集体资金收支情况开展全面清查,内容涉及集体资金收支情况、公开公示情况等,共发现资产公开不规范等问题25个。

  近期,由云南省纪委监委全程参与的构建村(社区)集体“三资”科学监督管理体系试点工作在昆明市呈贡区展开。

  “我们组建指导组,成立由昆明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双组长的工作专班,全面系统逐一核实呈贡辖区6个街道、29个村级、141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2013年以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云南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推动社区整改和规范集体“三资”管理中资料遗漏、缺项等问题,纠正集体“三资”账目票据管理、合同类和应收应付款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呈贡区纪委监委落实班子成员挂联包保责任,“室组地”片区协作督促整改,召开会议调度推进,落实部门间信息通报、线索移交和处置机制,推动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全面摸清“家底”、处理处置问题、反馈问题整改。

  清除“蛀虫”,持续发力惩治“蝇贪蚁腐”

  在村(社区)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中,村组干部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面向村(社区)集体“三资”领域开展监督的一道必答题。

  “是我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利用自己村干部的身份违规使用村集体资产,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近日,收到处分决定书的镇康县勐堆乡某村干部段某某忏悔道。

  此前,在一次村集体资金专项监督检查过程中,镇康县纪委监委专项监督检查组发现段某某利用职权便利,未支付租赁费用违规侵占村集体资产,同时,未经“四议两公开”,个人决定出借村集体资金、私自保管坐收坐支村集体资金等。最终,段某某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推动村(社区)集体“三资”规范管理,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关键点,坚持案件查办和问题整治两手抓,坚决清除群众身边的“蛀虫”。

  红河州蒙自市观澜街道姜家寨村马站停村民小组党支部原书记普志林因挪用村集体资金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杞木寨村党总支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廖昌然通过虚增会议伙食开支、克扣村民小组甘蔗种植奖励资金等方式侵占集体资金,最终其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并责令辞去村委会主任职务……近期,一系列通报的典型案例彰显了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强化村(社区)集体“三资”领域监督的力度。

  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案件查办作为守好集体“钱袋子”的重要抓手,深挖彻查领导干部在有关项目实施过程中吃拿卡要、截留侵占、弄虚作假等违纪违法问题,强震慑、筑防线。

  针对乡镇纪委人员少、办案力量弱等问题,红河州纪委监委健全完善“案前会商、案后回头、案件评查”制度,推动各县市案件审理室、相关监督检查室下沉乡镇纪委开展专题调研,助推乡镇纪委在查办案件质量、案件审理模式等方面提质增效。各县市纪委监委重点针对村(社区)集体“三资”案件进行“把脉问诊”,从事实证据、定性处理、程序手续、管理文书等方面,全方位查问题、找漏洞,构建案件质量“反馈—整改—跟踪—提升”工作闭环,切实提升集体“三资”领域案件查办质量。泸西县纪委监委重点针对村集体“三资”案件制定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方案,明确7个方面25条评分细则,以“自查互评+专项评查”方式,不定期对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案件进行全覆盖评查检查。针对评查发现的问题,精准制发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持续推动案件质量提升。

  去年以来,永平县纪委监委组建由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牵头、7个乡镇纪委和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为成员的专项监督检查组,聚焦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关键点位开展监督检查。截至2月中旬,该县纪委监委共深入一线、联动部门、走村入户开展监督检查14轮次,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75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0人。

  完善机制,形成常态长效的工作链条

  “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改工作责任压得不实,整改进度缓慢、成效不明显,建议你单位开展‘回头看’……”此前,丘北县监委向县农科局发出监察建议书,针对3个问题提出建议。

  在搜集到村集体“三资”领域200余个问题基础上,丘北县纪委监委围绕监管责任、主体责任找“病灶”,分门别类向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开方”提建议。同时,建立“督促提醒+跟踪督办”工作机制,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建立纪检监察建议书管理总台账,在重要节点向建议书送达部门发出工作提醒,动态跟踪整改进度。

  收到监察建议书后,该县农科局成立了驻点工作小组,通过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加强对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落实。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村集体财务管理业务培训,指导建立健全集体“三资”台账,严格实行“村财乡管”,探索建立年度清查制度,建章立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标本兼治,在严查问题的同时,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机制,搭建“三资”监管大数据平台,多措并举提升监督质效。

  东山镇旧城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某某非法侵占村集体资金;虹溪镇密纳村委会大马料田小组党支部书记郭某某侵占村集体土地……去年以来,弥勒市严肃查处了多起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的典型案例。为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弥勒市纪委监委会同相关乡镇(街道)纪(工)委深入剖析案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普遍问题和深层次问题,找准“病症”,督促市级职能部门出台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的制度措施,督促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

  为精准锁定村(社区)集体“三资”领域的问题线索,云南省各地纪委监委充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进“智慧监督”,搭建“三资”数据监测平台,将集体资金流向、资产交易明细、资源开发记录等海量数据汇聚整合,运用智能算法与模型,对不同时段、不同项目的数据进行深度比对分析,精准勾勒出资金异动轨迹、资产交易异常点以及资源开发违规风险区。

  昆明市五华区普吉街道探索建立“三资”预警监管系统,推动村级小微权力监管更精准、更智慧、更有效。“以基数最大的土地租赁合同为例,系统能够做到对所有录入合同进行精准比对,对到期应收未收账款按天提醒、及时预警。”普吉街道纪工委书记巴荆楠表示,系统试点运行以来,共预警发现问题116个、追缴资金140万余元,立案查处2件,党纪政务处分2人。

  瑞丽市纪委监委在开展云南省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试点工作过程中,通过大数据筛选比对,发现瑞丽市勐卯街道姐岗村委会蔬菜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李某某利用职务便利,优亲厚友、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问题。昆明市西山区纪委监委依托“西山区小微权力云监督平台”,围绕村(社区)集体“三资”、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和民生资金、资产管理等风险点,建立了14个监督模型。这些模型不仅推动了高效监督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机制的形成,还通过数据碰撞分析,找出了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及时发现与规律、趋势不符的异常点,进行预警。

  云南多地纪检监察机关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模型、搭建平台,不仅能够快速分析和处理海量村(社区)集体“三资”信息资源,还能够识别风险点、锁定高风险区域或人群,促进信息共享与协同。

  “‘三资’管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不仅触及每一位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云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持续加强对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力度,确保集体的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精准地投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